close

最近想瞭解侏儒蜻蜓(Diplacodes trivialis Rambur, 1842)在實驗環境下,其成蜓的時間如何?所以抓了未具初翅芽的個體,且為牠們準備食物。

首先營造一個小型的濕地,另外種植水生植物與牠的食物來源,材料如下:

1. 中型水缸,長*寬*高約36cm*21cm*25cm。

2. 水生植物為石龍芮與槐葉蘋,以及藻類(未知種)。

3. 魚類為大肚魚4隻,螺貝類(未隻種)8隻,以及水生昆蟲(鞘翅目)約8隻。

原生長環境(戶外)為:

a. 日照強度範圍約753至1685 x10Lux

b. 每日平均濕度範圍約30至42%

c. 每日平均風速範圍約1.1至1.3m/s

d. 每日平均溫度範圍約25至29度C

侏儒蜻蜓的水蠆 

照片1. 羽化後的水蠆

觀察時間為民國100年3月9日至4月18日,約6週(一個月半)。在第三週時,大肚魚有孕育幼魚,總數量達8隻。第四週起,飼養缸藻類與槐葉蘋增加;至第五周後,槐葉蘋有明顯下降成長數量,且摘除不健康的槐葉蘋之後,並未明顯增加再生數量。而石龍芮在第三週後,呈現枯萎狀態(如照片1. )。

侏儒蜻蜓是一種廣適應性物種,普遍出現於濕地與低窪沼澤。在2010年於高雄半屏湖,進行蜻蜓調查時,發現當環境條件不佳的情況(如:平均水表面積減少速率增加),牠的退殼數量依然存在。可能牠適應較差的環境之一條件,擁有較短的成蜓時間。換算該實驗的最大成蜓時間。如果環境條件與實驗條件相同,則野外的水蠆至羽化時間,估計約16週。該實驗只是簡略的估計侏儒蜻蜓的成蜓時間,未來將設計更精確且簡單的實驗。  

IMG_0008.JPG  

照片2. 水蠆透明中空的腹部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iun Shi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