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花東縱谷有許多看不見的野溪,她是孕育生態的搖籃,更是人們賴以維生的來源。

 

剛結束宜蘭太平山的茂興步道現勘行程,遠處傳來開會通知,希望我們到鱉溪潭浦掘會勘一起"二期工程"案件。

基本上,該"一期工程"早已經破壞原有深潭地形,然後水泥化的砌石坡面和固床工,驅使原棲性水生生物搬家。

他們去哪裡?好像不是居民關心的事情,

反而是他們家的農地會不會被水淹?然後今年有沒有賺錢?

自己的家族或兒女有沒有生活的過得好!

此時,我涉水邁開步伐,一路往上游未被整治的野溪,尋找原有居住在此的動植物們。

他們搬去哪了?哪些還可以忍受人類破壞的生物,在一旁繼續舞動生命。

離"第一期工程"區不到十公尺處,還有一片水丁香和其他濱溪植物,他們特別喜歡水淺但帶有緩流的環境,現在常見於農田灌溉溝渠附近。

在野溪,他們就自由地長在他們想長的地方。如果挑對地方,他們就長成一大片,底下的根系還提供水棲昆蟲,或者魚蝦貝類躲藏的空間。

偶爾小型鳥類,如:鷦鶯、伯勞,還會來串門子。找一找可以吃的食物呢!

接下來的事,只有人類知道,因為"第二期工程"即將破壞他們的居住環境,長度接近200公尺,三面均為水泥化灌漿石礫護岸。

能夠飛的,像是善變蜻蜓和其他有翅類,還可以逃離。但是需要水才能活得,像是川蜷及其他魚蝦貝類將等待被殺的命運。

農戶地主只知道,他的田被水沖刷,恐日後經濟作物不保。工程人員只知道有工程,就有錢可以賺。

但兩者卻是殺害一條野溪,及居住其內生物的兇手,然後政府成為幫兇。

而我僅能聲嘶力竭地叫他們趕快逃,身為人類,我非常可恥!

灌溉渠道儼然也成為,水生生物另一個避難區。

川蜷還在水裡用力活著,在這小小的世界裡,藻類是他們的養分來源,而我們人類呢?

如果沒有一條野溪地滋養,這些生物無法維持一個生態功能群地健全,未來還有多少洪氾整治,摧毀我們賴以維生的環境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iun Shi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